近年來,腸道菌群的研究越來越熱。腸道菌群與宿主共生,通過各種機制影響宿主新陳代謝功能,而且在動物和人體代謝產熱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是代謝和疾病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不僅是醫(yī)學基礎研究,而且跟我們的生活健康密切相關。以腸道菌群為研究靶點,大量的果蠅、嚙齒類動物、人體等相關的腸道菌群與代謝健康、能量平衡的研究被大量報道。
由易科泰生態(tài)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高分辨率能量代謝測量技術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專業(yè)化的創(chuàng)新型呼吸代謝、能量代謝監(jiān)測整體方案,如細胞-組織器官-試驗個體至群體的代謝監(jiān)測,并與紅外熱成像、高光譜、多光譜光聲成像系統(tǒng)等連用同步分析數(shù)據。詳情請咨詢北京易科泰生態(tài)技術有限公司。
典型案例1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regulation of standard metabolic rate in female Periplaneta americana[J]. Ayayee P A , Agustí Muñoz-Garcia, Keeney G D . Peerj, 2018, 6(4).
對昆蟲來說,標準代謝率(SMR)反映了其能量使用(用于生長和繁殖)與能量消耗(覓食、進食和消化)之間的平衡。美國肯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科學系科研人員研究了飲食和抗生素對美洲大蠊SMR的同步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高蛋白碳水化合物比率喂養(yǎng)下細菌負荷的嚴重減少減少了兩種飲食類型中雌性的SMR,認為腸道細菌在不同飲食條件下作為宿主能量消耗調節(jié)器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文中代謝實驗通過SSI昆蟲呼吸代謝系統(tǒng)進行測量,該系統(tǒng)不僅能夠測量各代謝參數(shù),還可以對原始代謝曲線進行實時分析處理。
標準代謝率(SMR)和腸道微生物負荷相關性
類似關于果蠅腸道菌群的案例見:Dietary nutrient balance shapes phenotypic trait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 interaction with gut microbiota. Y.Henry, J.Overgaard, H.Colinet.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2020,Volume 241. 文中實驗使用16通道果蠅呼吸代謝系統(tǒng)研究果蠅的呼吸代謝情況,如下圖呼吸商、氧氣消耗等。
典型案例2
The gut microbiome regulates host glucose homeostasis via peripheral serotonin. Alyce M. Martin, et al. PNAS. 2019,September 16.
腸道微生物群是宿主代謝方面的既定調節(jié)器,如葡萄糖處理。盡管腸道微生物群對宿主葡萄糖平衡產生了已知影響,但基本機制尚不清楚。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健康與醫(yī)學研究所,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醫(yī)學院內分泌學和代謝系,代謝、肥胖和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機構研究認為,失調的腸道菌群可通過分泌次級膽汁酸刺激腸壁細胞大量分泌“快樂激素”——5-羥色胺,進而升高血糖水平,使得患者長期處于持續(xù)高血糖狀態(tài),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文中能量消耗試驗是通過SSI實驗動物能量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評估小鼠氧氣消耗,二氧化碳排放、氣體呼吸交換比率和休息能量消耗。
能量消耗(D)和呼吸交換比率(E)
典型案例3
Secretin-Activated Brown Fat Mediates Prandial Thermogenesis to Induce Satiation. Yongguo Li, Katharina Schnabl, Sarah-Madeleine Gabler, et al. Cell. 2018,November 15.
腸道、大腦和褐色脂肪組織之間存在聯(lián)系,褐色脂肪不僅僅是身體加熱器。德國慕尼黑工業(yè)大學分子營養(yǎng)醫(yī)學系等研究發(fā)現(xiàn)促胰液素激活的棕色脂肪組織可通過介導進食產熱來調控飽食感,揭示了腸道-棕色脂肪組織-腦軸的攝食調控新通路,這項研究有助于通過分泌素靶向褐色脂肪或許對肥胖癥預防和代謝疾病營養(yǎng)或藥理學干預指出希望。
文中實驗使用了便攜式Foxbox便攜式能量代謝儀與MSOT多光譜光聲系統(tǒng)連用,詳細使用方法參見: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Brown Fat Metabolism Based on Optoacoustic Imaging of Hemoglobin Gradients[J]. Reber J , Karlas A , et al. Cell Metabolism, 2018.
典型案例4
Incorporation of Therapeutically Modified Bacteria into Gut Microbiota Prevents Obesity[J]. Zhongyi Chen, Lilu Guo, Yongqin Zhang et al. J Clin Invest, 2014,124(8):3391-3406.
代謝紊亂包括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已成多發(fā)態(tài)勢。腸道微生物群組合是導致個體易患這些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因而改變一個人的微生物群可以改善疾病。美國范德堡大學等研究人員通過SSI實驗動物能量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實驗研究表示,細菌可以在腸道中產生一種治療性的化合物,抑制小鼠體重增加、胰島素耐受性以及其它高脂肪飲食所引發(fā)的副作用。
pNAPE-EcN轉基因菌株處理對小鼠能量消耗的影響
因各種因素導致肥胖并使用SSI模塊式能量代謝系統(tǒng)或Foxbox便攜式能量代謝儀的部分案例如下:
Myricetin-induced brown adipose tissue activation prevent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db/db mice. Hu T, Yuan X, Wei G, Luo H,Lee HJ, Jin W. Eur J Nutr. 2018.57(1):391-403(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A high salt diet inhibits obesity and delays puberty in the female rat[J]. Pitynski-Miller D , Ross M , Schmill M ,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7.
Short-term menthol treatment promotes persistent thermogenesis without induction of compensatory food consumption in Wistar rats: implications for obesity control[J]. Lillo V R C , Motzko-Soares A C P , Marchini A G ,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18, 124(3):672-683.
典型案例5
Microbial regulation of organismal energy homeostasis. Cani, P.D., Van Hul, M., Lefort, C. et al. Nat Metab, 2019 (1)34–46.
比利時布魯塞爾盧萬大學代謝和營養(yǎng)研究小組、盧萬藥物研究所等在Nature上詳細介紹了腸道菌群與能量平衡的相關研究。腸道微生物重要的細菌代謝物短鏈脂肪酸作為宿主細胞的直接能量來源,刺激腸道激素的產生,并在大腦中作用調節(jié)食物的攝入量。其他微生物代謝物通過影響熱生成和脂肪組織褐化來影響個體的能量消耗。文中呈現(xiàn)了大量證據,支持腸道微生物群療法可用于調節(jié)宿主代謝健康,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此類方法從實驗室轉移到臨床應用中。
需要說明的是,關于人體能量平衡(能量代謝)測量技術請參見易科泰能量代謝艙或人體能量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介紹及案例。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