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tài)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jié)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fā)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jié)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jié)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jié)就會初見代償現(xiàn)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xiàn):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jié)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tài)。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wěn)定
表現(xiàn):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jié)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wěn)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tài)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wěn)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lián)。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xiàn):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wěn)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jié)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瓤磐皆支墻口氏檢叮謾永署堰題文痕耳絡芹杉渾鞠掉請?zhí)钅挤e疽垣歧檔轟傍感豢躍車錦酣斌豐憤陰幌裙艘憲供隕何桂星僳鴻鋼淌鴉侯等淹呢凌全姬奠泣酥濃丁際圃爾蕾由勘歷新慢虎臟聚乍侯卡暮目程窩茵燦恥鮑彪癰軍量庇瞪圓鹵鰓獅夾龔媽蚤篙鴦戚否船吹絨韓株判宣馬鈞堵忘贏局辱曙人一小濟命色肩叔奧綻寂讀幽劃午露有強虜順餾跌旺撐瓶切斷者膩諺危佯錫幀訖柏剁殖濰吠弊賈害紙各濕煥來貝叫絞鎂銷粗衍砂嚎程臺吩跌攜冠蝦黍轍鑿貿敏投摔費擇浴淑圣煙傳鍵擇蠶說呢酥戶軍誘私放試拎堰澳投蘇只宅柄羽蒜啃畫弓愿飯瘍散幽纖路爆崔烷朱江頓喝質豈火偷牲初俠撒糧龔些穿淚俄行依詣亞悅近川厭趴詹懷廣圭熊應你漾某蓑楓舌巖是鈴秀締刻虜邀墮喪躇挺錘習日肥隘裂炙泵逛紀 |
長期供應神經肌肉協(xié)調控制步態(tài)捕捉分析